#慧眼看世界—— #接種疫苗的誘因
2021-03-19
市民對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缺乏動力,食衞局局長提出若疫情反覆、確診維持高雙位數,疫苗接種率未如理想,或會收緊社交距離措施;而特首表示會研究誘因,鼓勵市民主動接種。人性都是「#趨利避害」,究竟何種策略才能令市民積極行動?
管理專家丹尼爾.平克(#DanielPink)把人的行為驅動力分為「#生物衝動」、「#外在動力」和「#內在動力」。「生物衝動」是 #基本生存需求,例如食物、安全和性需要。疫苗由研究到生產只有一年,副作用和實際保護能力仍存有不少疑問。很多市民為了「安全」,覺得不接種還可靠個人衞生保命,打了疫苗可能有危險,自然缺乏動力打針。
「外在動力」包括 #獎勵、#社會認同、#避免懲罰、#趨避損失。如以收緊限聚令為懲罰雖有作用,但反彈較大,不利管治。倘若打疫苗有獎勵,例如金錢、出入境方便、優先放寬旅行出外權利、申請福利和公務員職位會加分,起薪點更高等都有吸引力。可是 #獎勵會改變動機,#動機影響策略改變,#策略改變則導致行為變化,結果會令市民習慣苛索更高獎勵才接受原本對他們有益的政策。
「內在動力」來自人們自身的 #內在推動力,#興趣、#成長需要、#愉悅、#成就感和滿足感等。#鼓勵愛國者接種內地疫苗,讓他們顯出愛國的情操,效果可能很理想。
#張慧慈